Z6·尊龙凯时「中国」官方网站

人形机器人:市场前景明确,大厂考察入局

2024-04-10 14:28

0003.jpg


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处于“山雨欲来风满楼”的关键阶段。


步入2024年,人形机器人领域密集迎来大动作。不管是政策层面、投资层面,还是实际应用和资本市场层面,人形机器人被视为“下一个颠覆性产品”, “2024是人形机器人质变年”的说法被广泛认同。

一大波人形机器人正在涌来

2024年的第一个月,工信部联合科学技术部等七部门印发了《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》,再次提到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。

相较于这次的《实施意见》,工信部在去年11月份发布的《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》更具内容。《指导意见》强调,针对人形机器人的专用传感器,需要突破高精度视听力嗅等传感关键技术,以提升环境综合感知能力,特别指出要发展高功率密度执行器、专用人形机器人芯片和高能效专用动力组件。这里基本上就给人形机器人发展指明了方向,需要攻破的核心技术就是这些。

同月,凭借一条人形机器人煮咖啡的视频火爆全网的Figure AI,已得到微软和OpenAI等科技巨头公司支持,在新一轮融资中将获得大额投资。据悉,此轮的融资金额高达5亿美元,微软投资9500万美元,OpenAI投资500万美元。这种投资热度丝毫不减过去两三年。

目前,Figure AI最新估值已近20亿美元。

月底,马斯克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段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叠衬衫的炫技视频,从视频上看,“柱哥”手臂和手腕的灵活度相较于上一代有了显著的改进,更加流畅。据透露,Optimus最早可以在2025年实现交付。

马斯克坚信,Optimus被严重低估,其需求会超过电动汽车,将达到100亿到200亿台。

时间来到2月,深圳机器人企业优必选公布了工业版人形机器人Walker S最新进展,表示Walker S目前已在新能源车厂(蔚来)开始“实训”,自主执行多项任务。据介绍,此次 “实训”的任务包括移动产线启停自适应行走、鲁棒里程计与行走规划、感知自主操作、系统数据通信与任务调度等。

而在3月初,据产业链人士透露,芯片设计巨头Arm派出专员在深圳实地考察相关的人形机器人企业,并已考察了小米人形机器人。

在种种利好信息之下,中国A股人形机器人指数从2月6日到3月1日已经上涨40%以上。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,仿佛按下了加速键。

中国的思考

根据高盛的研究预估,到2035年,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380亿美元,到2030年,人形机器人的出货量将超过25万台。

中国在发展人形机器人,有一定基础和优势。正所谓,大市场孕育大产业,中国是全球机器人最大的应用市场,已建立起相对完整的工业机器人产业链,在前期已有产业基础上,发挥制造业门类齐全、应用场景丰富、市场规模庞大以及新型举国体制等优势,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将大有未来。

当然,也不能盲目自信。目前,中国人形机器人在关键基础部件、操作系统、整机产品、领军企业和产业生态等方面都存在短板弱项,距离满足“培育新质生产力、成为下一个颠覆性产品”这一目标差距还很大。比如,中国人形机器人从“大脑”“小脑”到“肢体”都亟待突破关键技术,要增强“大脑”的环境感知、行为控制、人机交互能力,需开发控制人形机器人运动的“小脑”,还要突破轻量化骨骼、高强度本体结构、高精度传感等技术。

所以,突破关键技术是人形机器人产业化的关键。

针对这一议题,在今年全国两会上,委员代表积极献言献策。

(1)技术创新、协同供给、创新生态

全国政协委员、芜湖机器人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许礼进表示,由于中国人形机器人研究起步较晚,整体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有差距,但随着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加速布局,已经形成优必选、傅利叶、小米、星动纪元等行业代表企业,部分企业产品已从样机研发过渡到批量生产,且在特定商业场景应用取得突破,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已进入窗口期。

但在场景创新和应用推广方面还存在共性关键技术有待提升、产品成本高限制商业化应用推广、商业化落地场景缺乏阻碍产业化进程等问题。针对上述问题,许礼进提出三点发展建议:

一是聚焦产业共性关键技术,加大技术创新力度。依托现有或新组建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,凝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优势创新资源,开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,突破人形机器人专用操作系统、智能控制器等基础理论与共性关键技术,加快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落地转化。

二是加快整合人形机器人产业链“供给侧”优势资源,强化协同供给能力。建议充分利用各地政府主导的算力中心,以划拨或是政府投资等方式提供统一的人形机器人算力中心,并建设超强算力的人形机器人智慧大脑,提升其灵活度,降低其使用成本。

三是强化政策导向,构建人形机器人场景应用创新生态,支持人形机器人企业创新成果在未定型阶段与应用方建立合作,首试首用。建议支持相关研发机构、企业开放人形机器人产品应用功能接口,拓展下游应用场景范围,搭建应用生态集聚平台,鼓励申办人形机器人场景应用创新大赛,加快推进人形机器人的普及,形成规模效应。

(2)加强对接、创新联合体、人才培养

青岛市人大代表、中特科技工业(青岛)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学强建议,支持发展人形机器人及动力总成产业链。

李学强认为,人形机器人作为未来能进入千家万户每个人的终端产品,因其消费群体是每个人,每台人形机器人的价位和汽车类似,所以其市场规模是“手机*汽车”的量级,是乘法不是加法,这是一场本世纪最大角逐的科技和经济竞赛。人形机器人硬件产业包括:肢体、动力、工业视觉处理、专用芯片等快速发展,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处于“山雨欲来风满楼”的关键阶段。

李学强建议:一是搭建促进人形机器人制造的资源对接平台,建立研发及技术交流中心,关注人形机器人技术进展,加强相关产业的研发投入,以研发推进动力系统(肢体)的电机、减速器、连接机构等核心系统的总成配套生产;

二是制定出台相关产业支持政策,支持龙头企业牵头联合产学研用组成创新联合体,加强关键技术和产品攻关,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投入;

三是加强专业人才培养,提升的科技创新能力。凝聚产学研各界优势力量,加大相关企业、科研机构及人才的招引力度,提升关键共性技术供给能力;四是构建完善的人形机器人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。凝聚关键技术、发展人形机器人相关的产业集群,形成完整的产业链。


友情链接: